12月13日晚,best365官網(wǎng)在一報告廳舉行第四期木魚湖論壇,邀請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張懷承教授作題為“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當代價值”的學術報告。宣傳部部長曾曙林主持報告會,全校師生400余人到場聆聽。
張懷承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、中國倫理思想史的研究,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,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專家組成員,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教育部第一批教材首席專家,湖南省優(yōu)秀社會科學專家,兼任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、湖南省孔子學會會長、湖南省哲學學會副會長等職,主持國家級、省級社科基金課題多項,出版著作20余部,在海內外發(fā)表學術論文百余篇。
什么是傳統(tǒng)?傳統(tǒng)的實質是什么?講座中,張懷承首先界定了傳統(tǒng)的定義。他認為“傳統(tǒng)”就是傳遞、延續(xù)、承繼,就是世代相繼的文化、思想、道德、風俗、心態(tài)、思維模式、生活方式等,是一個民族的共同文化屬性。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傳的是“政統(tǒng)”“正統(tǒng)”和“道統(tǒng)”。他強調“道統(tǒng)”即思想文化傳統(tǒng)才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核心要義。
張懷承認為,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體現(xiàn)為儒、釋、道(家)。他分別對三家進行了深入闡述和解讀。 “厚德載物”“自強不息”“重義輕利”構成儒家基本精神的三個層面。“仁者愛人”“推己及人”“尊重人”“反對暴政”等是孔孟思想的“仁”學;“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”以及“與民同樂”的憂樂情懷體現(xiàn)出儒家的入世精神;“重義輕利”“以義導利”“見利思義”體現(xiàn)出儒家的義利觀。張懷承強調,儒家的義利觀不是有無問題,而是等次問題。而佛教的基本精神則是“萬法皆空”“人生即苦”和“因果報應”,佛家用嚴密的邏輯回答了“世界究竟是什么”“人生究竟是什么”的哲學命題。作為外來文化與中國本土文化結合得最好的一個范例,佛教在中國有它的輝煌。而對于道家,張懷承強調是道家而不是道教成為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基本精神。以老、莊思想為代表的道家向往的是“崇尚自然”“淡泊名利”“超越物我”等精神境界?!叭朔ǖ?、地法天、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“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,蝴蝶之夢為周與”,體現(xiàn)出道家思想對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影響。張懷承最后總結三者的特性為“儒家入世的德性主義”“佛教出世的解脫主義”和“道家避世的自由主義”,三者構成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基本精神。
曾曙林在總結中指出,張教授的講座引經(jīng)據(jù)典,博采眾家,將中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的基本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,教育同學們要誠實、守信,對青年學生具有重要的現(xiàn)實意義。淡泊名利、自強不息,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(tǒng),也是我們青年學生的追求,希望廣大學生豐富思想、磨礪品質,將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髓傳承到現(xiàn)實生活中來。